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37章 聽念問心

關燈
且說李紈因長久未得突破,又幾處尋不著關於自己這樣的修煉例證,只灰心喪氣地在珠界裏借酒澆愁。酒到深處,漸失了念,迷迷糊糊歪著了。腦子裏全不自主地情景翻飛,一顆心在其中反轉拉扯,一時在此一時在彼,總不得安寧。實在把她惹煩了,好似盡了力從這過往未來中抽身出來,懸在其上,雖只這麽一瞬,這一瞬中卻似有永恒之寧和。

就在這一念無生處,忽有四棵樹緩緩浮了上來,每一棵都籠著融融光暈,其色或淡金或淺銀更有各樣細色相雜其間,難以言說。李紈恍惚“看著”眼前樹群,不知其意味。只見那幾棵樹越發離她近了,再細看時,才知道全然不同。原是遠看時上頭細枝末葉密覆,大體相類,如今近瞧了,不止葉型葉色不同,裏頭的主幹根結更是各異,也只念頭裏認得說這是“樹”罷了。

她正細看,忽然那些樹都齊齊轉過身來,看著李紈。主幹上分明一張人臉,恰是媯柳、劉姥姥、黛玉同李紈自己。李紈一驚,嘭一下就醒了。

自從歸元建境以來,她已長久不做夢了。今番來了這麽一個,想是另有根由。索性盤了退坐著細思。漸漸又入了定,妄念漸熄,只留那幾棵樹的模樣在腦海眼前盤旋。也不知觸動了哪裏靈光,心神一開,耳聽得庫嚓嚓細聲不止,待從定中回還,心裏已多了幾分滋味。

原來她此番執念生魔,根源自然是境界未進心境不穩所致,觸動卻是因媯柳這個“修界中人”全然否定了她的“修為之路”。想她自修道以來,都是同些經書死物為伴,哪裏尋個“道友”?如今得了引靈的掌事傀儡,又見她素日裏多有言及修行的,只把她當個知情人來,盼著能得一番“仙人指路”。卻被拍著巴掌笑了一回,竟因此生了心灰。

又因她醉前已悟及“生之所限”,如今神念自生,那神魂深渺處的高能,難以讓粗陋如人身者直悟,只好引用塵世俗念變幻個四不像的模樣,好歹傳達些意思出來,便是今番所謂的“夢”了。原是“自佛自救”來的。

李紈此時已悟到:就如同自己在這珠界一般,媯柳在人世間也是一樣有“錯位”的。既然修者與此處凡人不同,凡人有不能悟及修者處,修者亦有不能明了凡人時。他兩個恰似一對漁樵,新得一樣物什,一個總想著如何往水裏用去,一個卻琢磨如何增益其砍伐之能。惟其“根念”不同矣。

又想著,何止修凡之別,便是在凡人間也一樣如此。以這珠界為例,李紈得了它,到如今,得了好處的才寥寥幾人。還是自撞上來的。

——黛玉天生自帶仙靈之氣,這個另說。迎春、惜春因翻書起念,將她們凡間的喜好通了修界的能耐,才自修煉起來。探春寶釵連同寶玉幾個也看過這些書,卻是未得通途,自己也不會上趕著布道開解。而賈蘭,倒有一大半是他自己的因緣,若是按著李紈起初的心思,只求他一個今生平安喜樂,哪裏用得到龍衣境、血龍襲這樣東西。

想著這珠界當日若不是到了自己手裏呢?設若鳳姐得了它,不曉得如今該如何改天換地了。若是寶玉得了,恐怕此時正該滿園仙草瓊花,往後則該“大辟天下佳麗盡歡顏”的。若是勞姐姐得了,四海商行怕不得是天下第一商行?若是大老爺得了呢?……

她卻不想想,若非她生是“石性”之人,那九天真人又如何敢讓這樣東西安住於此?少不得要在她魂魄上動些手腳了。

人生萬念,念念相隨,勾連橫亙,方成此人。人在世間行走,萬緣沾身,又連前念,繼生後念,念念之間或相輔相成,或相悖相逆。多少心力命能,都徒耗在了這妄念疊生之中。而人不自知,只把這群內賊暗奸認作骨肉親子,團團珍藏得嚴實,不容旁人否定批評。

她這裏看珠界裏的東西,未得其全,那媯柳看凡間的人事,一樣失其一端。故常有“豈有此理”之惑。卻不知這一實感,正因自己早有那認定為正的“一理”在的緣故了。

想到這裏,忽而失笑,繼而越笑越大聲。原以為自己修煉有成,早脫胎換骨了。哪想到仍是這般心性,如今對媯柳言語判定的看重,同當初對婆婆、太婆婆的敬畏何等相似?總是欲求一個權威神祗般的存在,好依了他的言語來判斷自己的命途言行,全無自知自行的覺悟。做人時如此,連修仙時都如此,也不知該說是惰怠還是輕賤了。

想佛生於世時,有言曰:“天上地下,唯我獨尊。”常人想時,只有個尊賤彼此在那裏。想的都是一人獨高於世,底下一群低伏的情狀。因他們念中非“彼此高低”不能見“尊”也。可笑可笑,如此之“尊”,又有何“尊”來?那“尊”全靠底下匍匐之人而來,倒成了佛需“乞尊”於眾了!直到此時,她方體味到一絲這個孤生絕對的“生之自尊”的滋味來。

由此將之前的心結放下了,心念倏開,各樣靈念湧出。

——劉姥姥同黛玉在行酒令時,分明一個大字不識,一個學富五車,卻偏那個甚都不會的一派坦然,拿著牛刀的卻兩股戰戰。可見這境並非生於“物”而是生於“心”的。這“心”在此處,卻不過是一團“念”罷了。

若念在己,就只顧著自己該如何施為,其中並無高下對錯之判,便無褒貶之主客。若念在彼,不管自己行動如何,只憂懼著旁人的反應。偏偏於人而言,自己的言行或者還可掌控一二,旁人的心思又哪裏是能猜定的?故此,若存心於彼的,大約就如那時黛玉一般,怕人笑懼人說,若生此念,如何得安?

倒是那劉姥姥,雖貧苦卻坦蕩。在一眾太太奶奶群裏,也只憑這貧家老嫗的身份走一遭風流富貴地。該吃吃,該喝喝,想說什麽說什麽。既不因懼他人嘲笑而卻步,也不因他人真生嘲笑而自慚。反倒免了場面的尷尬。若但凡她有丁點羞辱扭捏之意,昨兒那宴席也辦不起來,賈母也不能同她如此相洽。此常人身上之靈光也。

如此,雖是貧苦之人,也能時時逍遙安樂;即便富貴已極,也有“生有何歡”之嘆。可見心境只在“心”不在“物”矣。塵端眾人,長以聚財為念,是將安樂之心系於金銀之上了。只是,若真“錢財即安樂”,則世間富貴人當都喜樂無極了?那身家百萬者絕塵出家、甚或自尋短見者又作何解?若真“富貴即安樂”,皇家貴族便乃人間頭一茬開心人了?皇帝聖上想必是整日樂得合不攏嘴才對!

她自己想一回,樂一回。只是這人間諸事,早就都擺在她眼前的。為何直到此時才明白過來?還有這些念頭,好似自己心中早有一般,卻也直到如今才現於目前。早先苦思百年不得其解,此番一場宿醉倒得了通途,往後可讓自己怎麽“修煉精進”?果然“於無力處著力”才是正道?話雖如此說著,該如何按這話行事卻又難以言表了。

——一時又想起劉姥姥所言的“再如何珍饈佳肴,不得入口下肚又有什麽用處”的話來。於這“物”上另有一得。便如這珠界於她而言,卻是得了神仙首肯的“盡歸於汝”,只是這些“物”自在這裏呆著,或許幾生幾世也不動分毫的,又如何稱得上“我的”?直如那些不得入口的佳肴一般了。

就如外間錢財,如今幾年下來,九洲商行船隊的分紅又攢了過百萬了,就那麽放著,也叫做“我的錢財”。若未經花用,它自放著它的,同“我”又何幹了?若是花用了,常言卻道“花掉了”,這哪裏是“花掉了”,分明該是“花來了”,——正是這“花用”才把那錢財與“我”添了些眼耳鼻舌身意。而常日裏,世人卻慣了將那不動的死物認成個虛妄的“我的”。

所謂“生不帶來死不帶去”,這話也聽老了說老了,又有幾人真切體會到這其中意味?人從出生而來,及至死去,這其中與人而言歷經人世,到底可添增的是什麽?總不是看這五百輩子以來哪個攢下最多的銀錢吧。也大概不會是哪個收到的磕頭數最多。那生可帶來死可帶去的又是什麽?

幾乎要落了塵的《太一無傷經》同《太初訣》同時起了感應,一個上頭在“一念成境”下多了一行“聽念問心”,另一個在“歸元建境”下多了一行“返修心力”。李紈大喜,沒想到這一通執念入魔,最終還突破了境界。

只按這回突破看來,著力就在“念”與“心”上。這兩個在珠界裏頭卻是難修了,恐怕下回機緣還要落在這外頭的塵世裏。

明明珠界還是珠界,那些東西也還是那些東西,卻忽然生出了興味來。好似連著那些死物也都活潑了一些。想及常日裏有道是“夫妻恩愛苦也甜”、“食不知味”等等說法。可見這念之一物於人之緊要了。順暢歡愉時,喝清水都有甜味;苦悶愁憂之際,雖珍饈佳肴陳列,也品不出滋味來。

這麽一想,果然!若是劉姥姥一心擔憂著在貴人跟前失了面子招人嘲笑的事,只怕那筷子茄鯗是咂摸不出好壞來的。想了又嘻嘻笑起來,原來這念頭可如此追逐往返,相互印證,卻是頭一回知道這樣玩法。

不說李紈在那珠界裏如何突破喜悅,只說那渾不知引發了真命主執念的媯柳得了李紈的東西,興沖沖回了瀟湘館。

黛玉早梳洗好了,正同墨鴿兒、辛嬤嬤閑坐說話。見媯柳一臉喜色的進來,哼了一聲道:“我都不用猜,定然又是哄了大嫂子什麽好東西來了!尋常只看不起這個,看不上那個的,總笑人貪財愛貨。如今再看看你,又有什麽不同?”

媯柳卻不搭這話,反問黛玉:“姑娘不是說今兒累著了?怎麽不早早歇下。”

黛玉搖頭:“覺著腦子裏鬧哄哄亂糟糟的,反不好睡。”

墨鴿兒看媯柳一眼道:“我正要同姑娘說今日寶姑娘的事呢。那時你也看見了的。”

黛玉不解,媯柳想起來道:“對了,就是行酒令那時候。姑娘說著那會兒,大家都等著看劉姥姥笑話呢,哪個也不著耳朵聽的。倒是寶姑娘似有所覺,深深看了姑娘兩眼。我倒也不曉得究竟。只覺著有些奇怪罷了。”

黛玉忽地面上一紅。辛嬤嬤便問墨鴿兒:“姑娘說的什麽酒令?”

墨鴿兒便把那酒令的前後意思連著黛玉說的幾句都學了一回,幾人聽了都無知覺,只辛嬤嬤面上含笑。

見黛玉面色,心下了然,笑道:“姑娘這幾句倒簡單,只用典特異了些兒。”

黛玉低聲道:“當時心裏一急,就隨意念了兩句兒。”

辛嬤嬤又道:“想來姑娘不是從戲裏聽來的。”

黛玉一楞。辛嬤嬤笑道:“這府裏娘娘省親時,還曾讓府裏小戲唱一回‘游園’、‘驚夢’。梨香院又離得近,她們常日裏演習,這辭句又好,聽了一句兩句入耳了也是常理。只若如此,姑娘倒不用臉紅了。”

黛玉越發羞愧,媯柳整不知頭裏,便追問辛嬤嬤:“怎麽了?姑娘說兩句戲詞怎麽了。”

辛嬤嬤看黛玉一眼,笑道:“想來姑娘是看過《牡丹亭》《會真記》的了。如此說來,寶姑娘恐怕也看過,若不然,哪裏會有那樣反應。”

黛玉聽了一楞,她倒沒往這上頭想過。

媯柳卻點頭嘆道:“原來如此,對了,這麽一提我想起來我也看過的。只是那上頭的詞詞句句沒記得那麽清罷了。姑娘只看了《會真記》,可看過《西廂記》?原是一個事情,兩種說法。一個給按了個團圓美滿的結局,另一個卻是真事來的,兩相比對著看倒有幾分意思。”

餘者三人都怔楞楞看著她,她只在那裏作點頭嘆息狀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